珠江口东岸,伶仃洋的碧波拍岸之处,52.98公里的宝安海岸像一枚精准的坐标证券炒股配资网,锁定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
这里,自古是广州、香港、澳门之间舟楫往来的“十字路口”。如今,岸线、港口、空港与千年海防文脉交汇,构成一条“陆海空铁”复合通道。
凭海而立、向海图强,宝安正从制造大区挺进深蓝前沿。
一条海岸线,半部近现代史
海岸线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黄金线”——海岸带是海岸线陆海两侧的延伸区,是海洋产业的集中承载区。
深蓝梦想2035环球海洋科考项目在南海启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博士认为,海岸带是近代以来经济、政治、军事的前沿,时间和空间、历史和现实在海岸带交汇。
深蓝梦想2035环球海洋科考项目现场。
宝安海岸带,极具开发潜力——从东宝河口到茅洲河口,52.98公里岸线长度占全市五分之一,并拥有大铲湾、机场码头、海洋新城三大战略节点,天然具备“港-产-城-文”一体化布局条件。
历史维度上,宝安是“海上深圳”的源点。沙井蚝壳墙、蛇口避风塘渔港、大鹏湾渔场、大亚湾渔场,共同勾勒出宝安“以海为田、以舟为车”的千年图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落户宝安,第一批集装箱从深圳驶向世界,宝安成为“中国制造”最早的出海口之一。
今天,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6000万人次,大铲湾码头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32.32万标箱,机场码头连通珠海(桂山岛、东澳岛)、中山、横琴(长隆)、香港中港城、香港机场、澳门氹仔等7个目的地,形成“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枢纽。
正如胡振宇博士所言:“宝安是深圳向海而生的历史原点,更是湾区时代海陆统筹的战略支点。”
制造业大区,挺进“深蓝”
作为深圳产业大区,宝安拥有海洋经济28个大类中的24类;121个中类中的80类;362个小类中的156类,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目前已集聚海洋产业集群规上企业455家,走出了一条“以陆促海、以海强陆”的特色之路。
制造基因,向“深蓝”延伸。宝安拥有深圳最完整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链,为海洋产业提供了“从0到1、从1到N”的转化土壤。全球首批LNG动力守护船“海洋石油542”号的信息平台与智能应用系统、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一系列关键设施设备与零部件,均出自宝安企业;震兑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把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技术嵌入船舶与海洋装备;罗博飞、滨海智能、昊野、瀚海蓝帆、欧卡智舶等海洋新兴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在宝安集聚,推动“宝安智造”向“深海智造”跃升。
与此同时,中集集团、招商重工、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等海洋领域龙头企业的供应链、配套链不断向宝安延伸;中农发在宝安布局中渔环球、深蓝食品、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等4家公司,形成“捕捞—加工—交易—冷链”全产业链,2024年营业收入近50亿元。
产业空间方面,海洋新城686万平方米土地、850万平方米建筑体量,被《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明确为“海洋新兴产业基地、深港深度融合试验区”;大铲湾片区则在市、区、盐田港集团三方合力下,推进智慧港口、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临港高端制造基地“三箭齐发”。
高质量的海洋经济离不开创新平台和科研支撑。从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到海检集团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再到海底数据中心……宝安已初步形成“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测试平台”的海洋经济立体创新体系。
“宝安是大湾区海洋经济基础条件最优、产业基础最好、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胡振宇博士说。
“黄金内湾”的“宝安时间”
宝安作为深圳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区,未来应如何发力?
海洋新城、大铲湾、机场东枢纽“三湾联动”,为宝安打造千亿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提供了平台载体。
“海洋新城‘海陆空铁’综合交通优势显著,塑造了深圳海洋经济创新和开放合作重要纽带。”胡振宇博士建议,宝安要依托大铲湾临近口岸优势,支持高精尖、信息化、智能化海洋装备研发,支持低碳、零碳动力系统等开发,推动海工装备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宝安还可依托良好的装备制造等基础和优势,开展海洋工程和装备研制,兼顾总部研发和部分生产制造功能,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胡振宇博士说。
作为深圳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域,宝安红树林连片面积达94.48公顷、位居全市第二。这意味着,宝安也是全市乃至全省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的“主阵地”。
“一定要将生态保护红线贯穿于海洋开发利用全过程,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体系,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胡振宇博士说。
依托机场码头、西部沿海景观带,宝安计划做强海上观光游轮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邮轮游、游艇游等海上旅游新业态,激发45公里活力海岸带的消费潜力。
“宝安可以依托海洋新城重大项目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胡振宇博士建议。高水平举办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深圳·宝安总决赛等系列赛事,升级改造沙井墟镇……宝安打造海洋生态文化名区,具有多元载体与无限可能。
潮水往复,岸线常在。把175平方公里海域、52.98公里岸线和扎实的制造基底,一步一步变成“挺进深蓝”的生动实践,宝安不追风口,只把脚下的岸线修得更结实,让下一艘船靠得更稳。
宝安,如何做强“蓝色增长极”?
7月11日,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下属环球海洋科考平台的深蓝梦想2035环球海洋科考项目正式启动,代表着来自大湾区的海洋科研力量挺进深蓝,开启南海“大练兵”。
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是新近落户宝安区的新型研发机构,由中国大洋协会与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前海管理局三方推动共建,将聚焦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和机制,更好地支持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深圳滨海智能装备由山东滨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仪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小巨人”重组而成。
近两年来,宝安区投资推广署以产业链思维精准招商,吸引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深圳市滨海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瀚海华帆清洗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等标杆企业及机构相继落户,一条覆盖深海科研、智能装备、场景应用的海洋产业链正在宝安加速成型。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蓝色版图上,宝安以52.98公里海岸线为纽带,通过精准补链、生态强链、场景延链,正将“先天海岸优势”转化为“后天产业胜势”,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筑牢“产业链根基”。
湾区枢纽
海洋经济的先天基因与后天积淀
宝安区的海洋经济基因,写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坐标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穗深港黄金走廊的关键节点,宝安占据前海总面积近70%,拥有175.13平方公里海域和52.98公里海岸线,形成“陆上通四方、空中连五洲、海上达港澳”的立体交通网络。大铲湾集装箱码头年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中通道等构成陆海空联动的物流枢纽,为海洋产业发展奠定硬件基础。
产业积淀方面,依托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优势,宝安已培育出震兑工业等涉海企业,其智能船舶系统为“海洋石油542”号LNG动力守护船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彰显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海洋装备领域的跨越能力。
政策的系统性布局更让宝安海洋产业发展如虎添翼。《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明确宝安“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区”定位,依托宝安区强大的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基础,为深圳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提供产业支撑配套。《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宝安区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洋能源与矿产业、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等,兼顾总部研发和部分生产制造功能,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空间载体形成“集聚磁场”。海洋新城、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宝安海洋产业示范园等载体,将构成“研发-中试-生产”的全周期空间链。例如,海洋新城聚焦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大铲湾则联动“企鹅岛”未来科技城,发展“海洋+AI”融合产业,让企业在宝安能觅得良巢。
链式招商
精准锚定产业链的“宝安打法”
聚焦海洋产业,宝安区投资推广署的招商战略,始终围绕“补链、强链、延链”的核心逻辑展开。这种以产业链为导向的精准布局,如同为海洋经济绘制了一张清晰的“基因图谱”,让引进项目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科研端补“源头”,作为全国性深海大洋领域的国家级行业协会,中国大洋协会的引入堪称点睛之笔,其在宝安落地的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将填补宝安深海科研领域的空白。中国大洋协会将发挥国际海底资源开发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优势,以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为支撑载体,推动协会的平台资源、优秀会员资源、专家资源向宝安区聚集。中国大洋协会也表示将鼓励支持会员单位在宝安、前海投资布局、孵化企业等,将结合各方需求,以产学研用的方式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增长点;同时将引领更多非海洋类企业跨界进入海洋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项目。
制造端补“核心”。在中游装备制造环节,深圳滨海智能装备的落户或成关键支撑。这家整合了两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总部型企业,其核电冷源过滤系统、水下智能防御系统等核心产品,与宝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高度契合。深圳滨海智能装备董事长宋维广在采访中强调,选择宝安正是看中其产业链伙伴的集聚效应,以及南科大等研究院的产学研协同潜力,这种产业生态的互补性,让企业能快速实现“军用技术向民用市场的转化”。
应用端补“场景”。深圳瀚海华帆清洗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水下清洗机器人,恰好增强了船舶运维环节的企业力量,其控股母公司为水下机器人龙头、国高及“专精特新”企业——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海洋船舶清洗、海洋牧场网箱清洗、市政水池清洗、大坝与水库水下安全巡检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其水下机器人已在天津港、南海、黄海、新加坡等海域完成超100艘次30万吨级船舶清洗。
不止于此,接下来宝安区投资推广署还将联动市海洋发展局、前海管理局及区发改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聚焦水下机器人整机制造与产业链关键环节,以无人遥控潜水器等水下机器人国产化为契机,招引集聚一批“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加快构建前海宝安特色水下机器人产业链集群。
这种“科研平台+核心装备+应用场景”的链式布局,让宝安海洋产业链实现从“点”到“面”的突破。通过“引龙头、育新锐”,宝安正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产品覆盖从深海探测到水面清洁的全场景。
企业视角
为何选择宝安作为“蓝色起点”
这些企业、组织的落户故事,共同勾勒出宝安海洋产业的吸引力密码。在企业决策者眼中,这片湾区热土的魅力不仅来自政策红利,更源于产业生态的独特优势。
发展前景是首要考量。在中国大洋协会看来,宝安区海岸线长、海洋产业企业门类全,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海洋新城的打造,为海洋科研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优渥的土壤与保障。如宋维广所言,宝安的区位优势及产业链配套、信息技术领域领先程度在全国屈指可数;公司非常看好宝安在海洋产业的政策配套与规划,宝安必将在行业标准制定、产业引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搭建等方面走在前列。以落户宝安为起点,深圳滨海智能装备力争在3年后实现登陆资本市场这一阶段性里程碑。
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是企业选择因素中的高频关键词。宋维广坦言,宝安“电子信息产业的完备度”能为其海洋智能装备提供“从传感器到控制系统的全链条配套”,这种产业基础让企业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深圳瀚海华帆总经理解志强在采访中也提到,宝安区内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链配套较为完善,为企业打造了较好的产业发展空间,这种“近水楼台”的优势是其他区域难以复制的。
政策与政府服务的精准赋能同样不可或缺。解志强在采访中特别提及前海与宝安“政策互享”“优势互补”,企业在研发、测试、生产等方面都能获得较大力度的支持。此外,更重要的是,宝安区企业及合作单位为样机生产、技术提升、水试场地使用等提供全天候服务,让初来乍到的企业如沐春风,信心十足。
深圳瀚海华帆的水下清洗机器人正在作业。
场景的开放优势更具吸引力。4月25日,约0.61平方海里的海洋新城开放水域测试区启用。作为深圳首个测试区,小型智能船舶、新型水上运动装备、海洋监测设备等海洋智能装备,以及小型水上清洁器、水上机器人等水上设备,将在此完成技术研发、试验研究、工艺验证、检验检测等海试支撑服务,实现从科研到成果、从样品到量产的蜕变。在这里,深圳瀚海华帆的水下机器人拥有“真实工况下的验证机会”……这种“政策支持+场景开放”的组合拳,正是宝安吸引行业企业纷至沓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向海而兴
构建全球海洋产业的“宝安样板”
按照规划,海洋新城将形成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设备、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能源为主的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大铲湾片区里,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平台已入驻客户2200多家,交易额超16亿元;蓝色未来科技园将与“企鹅岛”未来科技城联动,打造“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的融合标杆。
随着更多“链主”企业的集聚,宝安海洋产业链正从“物理拼接”迈向“化学反应”。在纵向维度,从中国大洋协会的深海科研,到深圳滨海智能装备的装备制造,再到深圳瀚海华帆的场景应用,将形成“技术研发-中试量产-市场验证”的闭环;在横向维度,船舶智驾、水下清洗、深海探测等技术将跨界融合,催生“海洋+AI”等新赛道。
宝安的实践证明,海洋产业链的补强绝非简单的“企业堆砌”,而是以链条思维精准填空、以生态思维培育沃土、以场景思维激活价值。这条不断延伸的“海链”,终将成为深圳驶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有力引擎。
■记者感言
临海而兴
叩响蓝色经济大门
站在宝安中心区,眺望大海的浩瀚,可以感到一种奇特的张力:这一方黄金岸线,既是大湾区重要的“入海口”,又是向深蓝延伸的关键起点。
这里,海洋产业的脉动正悄然蜕变。昔日港口装卸的节奏之外,如今增添了新的韵律:从为深海油气平台输送精密部件的制造企业,到海底机器人如探索者般潜行于幽暗深处……海洋装备制造的锋芒与电子信息技术的慧光在此交织,勾勒出宝安产业升级的蓝色图景。
然而,宝安海岸线所蕴藏的宏大叙事,其最动人的篇章,恰恰在于那些正在被填补的空白与蓄势待发的飞跃。当我们审视这条“海链”,目光聚焦于前所未有的机遇窗口与升维的突破口。深中通道这条“海上飞虹”的贯通,所带来的不仅是物理距离的拉近,更是资源要素加速流动、产业能级跃升的澎湃动能。宝安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契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精准锚定海洋核心技术创新、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培育等关键领域。我们看到,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协同攻关在加速,政策与资本的目光在汇聚——那些曾经看似遥远的“海中隐岛”,正逐渐成为破浪前行的航船目标。
海岸线只是地理的界限吗?在宝安,它分明正被重塑为一种开拓的跳板。当临海的优势被转化为创新的动能,每一寸岸线都承载着向海图强的渴望,当升维的蓝图被一一描绘——这片临海之地,便注定成为驱动大湾区奔向深蓝的引擎。
潮起潮落间,一座城市的海洋叙事,正被重新书写。(何祖兰)
证券炒股配资网
升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